首页

城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城院要闻 > 正文

青春三下乡|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之岗位实习篇

日期:2025-08-15    来源: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的学子们在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实践为笔,书写青春担当。截至目前,共有50名学子深入基层岗位实习,他们在新闻一线、政务窗口、双拥工作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风采。

走进基层,服务群众

“群众事无小事”是传媒与外国语学院张潇丹同学在灞桥区政务服务中心实习的最大收获。作为我校2025年“三下乡”社会实践团成员,她通过一个月的窗口服务工作,对“为民服务”有了全新认识。

从协助群众操作自助设备到解答各类咨询,张潇丹在实践中将书本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看到群众期待的眼神,我深刻体会到政务服务的温度。”她表示。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服务,通过跨部门协同实现了“最多跑一次”的便民目标。

511CA

“窗口虽小,责任重大。”张潇丹说,这次实践让她明白,优质政务服务既需要规范流程,更需要为民情怀。她期待更多同学能走进基层,在服务群众中成长成才。

新闻一线实践,采访报道有温度

经济与管理学院王沫涵同学在铜川广播电视台新区新闻部为期一个月的实习中,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蜕变。这段基层实习经历让她对新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跟随资深记者深入社区采访的经历让王沫涵获益匪浅。从记录暑期课堂里孩子们专注制作手工艺品的场景,到报道酒店惠民早餐的民生故事,她逐渐掌握了用镜头和文字传递温度的专业技能。“新闻不是简单的信息堆砌,而是要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王沫涵深有感触地说。

在采编实践中,王沫涵经历了从生涩到熟练的成长过程。起初,她的稿件常常重点模糊,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用客观精准的语言还原事实。“数据反映事实,细节传递温度”的采写理念让她印象深刻。特别是在报道路段通车新闻时,前辈记者“用脚丈量、用脑思考”的指导让她受益匪浅。

“新闻人既是时代的记录者,也是温暖的传递者。”王沫涵表示,实习期间前辈记者们专业的职业素养和耐心的指导让她深受感动。这段经历让她认识到,地方新闻不仅是百姓获取信息的“公告栏”,更是连接政策与民生的“纽带”。

王沫涵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新的起点,继续锤炼采写基本功,努力成为一名既有专业深度又有人文温度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

服务退役军人,彰显担当本色

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阴沛寰同学在碑林区退役军人事务所的见习经历,展现了一名退役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作为退役复学大学生兼区退役军人政治指导员,他将部队锤炼的优良作风带到了服务退役军人的工作中。

在为期一个月的见习期间,阴沛寰系统学习了退役军人安置、优抚等方面政策法规,参与了多场政策解读会议。“只有吃透政策,才能更好地服务战友。”他这样说道。在实际工作中,他协助组织退役军人座谈会,认真记录每位老兵反映的就业、生活等方面问题,并及时整理反馈给相关部门。

最让阴沛寰印象深刻的是参与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帮扶活动。“看到战友们找到合适工作时的笑容,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肯定。”他表示,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他的业务能力,更让他深刻理解了“退役不褪色”的真正含义。

“服务退役军人是一项光荣的使命。”阴沛寰说,虽然自己在处理复杂问题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将继续加强学习,用实际行动践行“若有战,召必回”的誓言,为退役军人服务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筑梦,实干兴乡

经济与管理学院张雅芝同学在南郑区经济贸易局为期一个月的政务见习,让她对政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段实践经历不仅丰富了她的专业知识,更培养了她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初到经贸局办公室,张雅芝就被公文处理的严谨流程所震撼。“从文件校对到数据核对,每一个标点符号都关乎政策执行的准确性。”她深有感触地说。在参与中小企业政策宣讲会筹备工作时,从材料装订到流程确认,她深刻体会到“政务无小事”的内涵。

最让张雅芝难忘的是办公室前辈们的工作状态。“他们用专业和耐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通过观察学习,她明白了“规范”不是束缚,而是确保行政效能的保障,更理解了“发展”二字背后凝聚着无数基层工作者的心血。

“这段经历让我看到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张雅芝表示,未来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牢记这次实践教会她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这片热土。

积极参与双拥工作,服务军民融合发展

计算机学院高羽豪同学在灞桥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实习经历,让他对“军民鱼水情”有了真切体会。这段实践不仅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更深化了他对国防建设的认识。

在实习期间,从协助落实军属就业政策到参与军人子女教育保障,高羽豪参与了多项双拥服务工作。“看到军属们满意的笑容,我明白了双拥工作的意义。”他深有感触地说。特别是在参与筹办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时,他跟随科室前辈反复对接企业、协调社区,最终帮助多位退役军人找到合适工作。

“双拥工作既要讲政策,更要有温度。”高羽豪表示,通过参与双拥宣传活动策划,他学会了用创新方式传播军民团结的正能量。前辈们“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工作作风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这段经历让高羽豪认识到,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更要主动服务国防建设。“我会继续关注双拥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军民融合发展。”他说,这是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担当。

文图:团委

编辑:贺换茹